
4个面孔的宝宝睡前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4个关于面孔的儿童睡前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儿童睡前故事面孔的儿童睡前故事:(1):
华盛顿总是板着面孔
华盛顿生下来就长了个大鼻子,以后这个又丑又大的鼻子便给他带来不少麻烦。他18岁时又患过天花,皮肤上留下了麻点,更使他的面孔变得不美了。另外,还有一件鲜为人知的事,华盛顿几乎总是板着面孔,很少笑。如果你细心观察一下一元美钞上的华盛顿肖像,你就会发现,这位美国总统的嘴巴,也是紧紧闭着。
历史学家在深入调查后,终于发觉,原来华盛顿的牙齿,早在他22岁的时候,已经完全坏掉,被换上了假牙,但他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这件事的真相。到他44岁时,华盛顿口中只剩下一颗牙齿了,而这颗仅存的牙齿也在他64岁时最后掉落。华盛顿一直在物色合适的假牙,但总是失望。他最后选定的用木头和象牙做的假牙也使他很不满意,因此他晚年时总是紧闭双唇。他的假牙还使他两颊深陷,以致吉尔伯特·斯图尔特在给这位伟大人物画像时,不得不让他口含棉花使两颊鼓出。不过,最终还是露了痕迹。
面孔的儿童睡前故事:(2):
面孔上眼界成就世界
摄影师斯坦顿经常一边旅行一边拍照。
2010年8月,斯坦顿第一次来到纽约。原本打算在这里待两天就去西海岸,看到纽约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后,他改变了主意。斯坦顿被街上形形色色的人吸引住了,心头萌生了一个计划:这些人民族各异,宗教信仰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也相差很大,但却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和魅力,何不来一个万人肖像呢?说干就干,一切从零开始。斯坦顿在布鲁克林区租了一间房子,既是卧室也是工作室。他要在纽约人海里捕捉面孔,拍摄一万张人物照片,汇集成一张纽约人物地图。刚开始,斯坦顿不打招呼,见人就拍。有的人就非常生气,甚至追过来向他大吼。那一天,斯坦顿颇感沮丧,他的拍摄遭到了无数次拒绝。更让他难过的是,家人的不理解,妈妈认为这是一种不正经的行当,经常唠叨他不去好好找工作,甚至觉得他的人生是不正常的。认定自己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后,斯坦顿毅然坚持着。2010年11月,斯坦顿在沿途网站开通了人在纽约,建立了自己的主题博客,每天都要上传摄影作品。从此,他白天拍摄,晚上维护博客,从未间断。一天,斯坦顿遇到一名维修工。在拍摄过程中,这位维修工主动向斯坦顿讲述了自己因车祸无缘棒球运动的遭遇。斯坦顿听后很感动,于是在照片一边贴上了主人公的遭遇和心情。慢慢地,斯坦顿将越来越多的照片上传到网上,关注的人骤然多了起来。浏览斯坦顿专题网页上的照片,人们第一眼看到的不是构图、光影之类的技巧,而是照片中纽约街头的陌生人。照片中的人物,并没有统一的风格。有穿得花花绿绿、层层叠叠,像一棵移动圣诞树的离婚律师;有穿着绿色紧身服出现在公园,摆着赐予我力量吧姿势的男人;有从舞会回来,牵着大把气球亲吻的恋人除了各色人物,照片所配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直白得完全是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但迸发的力量却总能意外地直击人心。三年的专注和投入,使斯坦顿的照片不断增加。同时增长的还有那些被感动而点赞的网友和粉丝,其粉丝目前已超过200万。2013年11月,斯坦顿推出了《人在纽约》一书,迅速占得《纽约时报》非小说类图书榜首,同时给他带来了上百万美元收入。2013年12月,斯坦顿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30个改变世界的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下一步,斯坦顿计划把人在纽约推广到全世界,希望更多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出现在他的照片中。斯坦顿坚持在人海中捕捉面孔,让普通人真实的美丽震撼这个缤纷世界。与其说他改变了世界,不如说他用一个独特的视角重新发现了这个世界。其实,这些不过是被这个快节奏时代所遗忘和忽略的细节。面孔的儿童睡前故事:(3):
中国纪念碑上的外国面孔
一切看起来已经告一段落。
中日两国对安重根纪念馆的争议从去年年底建馆,一直延续到今年开放迎客。在韩国人眼里,韩国人安重根是1909年在中国哈尔滨火车站刺sha日*-本首相的民族英雄,日*-本人则认为他是一名恐怖分子。中国的建馆行为,被外国媒体评价为一场借中韩友谊打出的反日公关战。据不完全统计,这是目前为止中国政府为外国人设立的第二个纪念馆。在中国,比较常见的外国人纪念设施是雕塑。它们大多隐匿于中国的大学里,北京大学有塞万提斯铜像,同济大学有纪念创办人埃里希宝隆的雕塑。比雕塑规格更高的是纪念碑。这主要与战争及历史相关。2011年7月,黑龙江方正县设立了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墙开拓团由移民东北的日*-本民众组成,日*-本战败后滞留在黑龙江方正县,最终近4000余名日*-本人客死他乡。为他们修建纪念碑在当时争议颇多。方正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称投资的50万,均为政府自筹,无日资背景,但在这个有一半人口定居日*-本或属日*-本归侨侨眷的城市,一个显而易见的注脚是《法治周末》报道说,当地一家婚介公司每介绍一位本地姑娘与日*-本人结婚,利润至少上万元。而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外国人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抗战期间支援中国的美国飞行员。它们散布于南京、桂林、云南、四川等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数量超过20座,总投资超过千万元,这几乎是中国目前涉外纪念设施的最高礼遇。其中,成都西岭雪山2004年为美国飞虎队修建的纪念碑,还得到了江泽民的题字飞虎雄风。媒体报道说,这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座得到高层题字的涉外纪念碑。而中国纪念安重根的方式,要比修建纪念碑的规格还高,是建纪念馆。事实上,另一座中国官方设立的外国人纪念馆,也是为了纪念一位韩国人。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外国人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抗战期间支援中国的美国飞行员。它们散布于南京、桂林、云南、四川等西南地区,数量超过20座。
2007年中韩友好15周年,扬州的崔致远纪念馆建成,当时媒体报道,这是中国外交部批准的国内第一座外国人纪念馆。崔致远于唐代年间西渡来中国留学,16年后回国创作的个人文集《桂苑笔耕集》,被朝鲜和韩国学术界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
崔致远和这本文集成为中韩友谊的象征。崔致远纪念馆馆长董学芳曾说过,1995年中国高层曾将《桂苑笔耕集》赠予时任韩国总统金泳三。这座中国第一个外国人纪念馆的设立,经过了漫长的七年。馆长董学芳在一篇论文中回忆,扬州市政府向江苏省外事办公室汇报纪念馆申请,由外事办公室上报到外交部。直到2005年,这个项目才被外交部批准。当2007年中韩建交15周年,崔致远纪念馆建成时,这个纪念馆汇集了中韩两国的资源它的第一期工程得到扬州市市政府投入的2000万元。据《扬州晚报》报道,第二年,它的第二、第三期工程被纳入韩国外交部的年度预算。面孔的儿童睡前故事:(4):
幸福的两张面孔
小的时候,曾经非常迷恋姨妈的家。在他们家里,似乎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愁苦,任何时候敲开他们家的门,不是姨父正在载歌载舞地即兴表演,姨妈和两个孩子笑成一团,就是姨妈在厨房里做饭,姨父跟在她身后,一边轻声细语地说话,一边洗菜淘米。那种温馨安然的气氛,很容易让人迷醉。
相比之下,我们家就缺少这种安乐祥和的气氛。爸爸脾气不好,妈妈又琐碎爱较真,两个人隔三差五地吵架,家里总是硝烟密布。吵得最厉害的时候,他们也说过离婚的话。妈妈甚至很郑重地问我:“如果我们离婚了,你会跟谁?”开始的时候我很害怕,怕他们真的离婚了,我会成为单亲的孩子。可他们吵了三十多年,却终究没有离。到如今六十多岁了,仍然相守在一起,也仍然不断地争吵和埋怨。我回一次家,他们会争着向我告状,爸爸埋怨她做的菜咸,妈妈埋怨他看电视上瘾……
我一直觉得,只有姨妈那样的家才称得上幸福美满。是的,幸福就是琴瑟和谐,就是夫唱妇随。像我爸我妈那样的,也就是凑合着过而已。
后来,我结婚,有了自己的家。我和他好的时候像一个人:我洗衣他在旁边帮我晾,我炒菜他剥蒜,我上网他就坐在我旁边看着,他离开一天我就心慌吃不下饭,他下班回来找不着我会吓出一身冷汗,晚上俩人躺在床上,聊天聊到眼睛发涩,就是舍不得睡觉。
可是,居然也会吵架,他睡觉前没有刷牙,我做了他不喜欢吃的菜,他忘记了交电话费,我把他的股票卖早了……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冷战、求和,然后再吵架、再和好……而每次吵过后,都觉得感情又深了几分。是因为爱,才在这些细枝末节上和他纠缠;也因为爱,才学会了原谅和宽容。
才知道,原来幸福并不是只有一种,和谐是爱,争吵也是爱,举案齐眉是爱,挑剔埋怨也是爱。就像月有阴晴圆缺,幸福也会满则溢,缺则盈。
才知道,所谓幸福,就是和一个喜欢的人住在喜欢的地方,做喜欢的事———无论相爱,还是争吵,那也不过是幸福的两张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