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的宝宝睡前故事6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篇关于呼吸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呼吸的宝宝睡前故事(1):
生命在呼吸间
有一则禅宗故事,说一位僧人在行化时,不小心一脚踏空,掉下山崖。幸好衣服挂在悬崖间的一棵小树上,绝处逢生,一会儿终于回过神来。
正在庆幸之际,抬眼四处观察,心头不禁一紧,方知前途未为乐观。原来,小树在他身体的重压下,根部已开始松动;而他离崖顶有几丈高,势必不可能爬上去;在悬崖的下面,又有一只饿虎正仰首等着呢!心想这回死定了。
抬眼忽然发现就在不远的地方,崖壁上长了一颗鲜红的草莓,他伸手摘下草莓放在嘴里,欣叹道:这草莓好甜啊!
故事仅到此为止,并没讲他的结局如何。其实又何必再知道结局呢?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他能够活在当下,感到如此潇洒快乐,这已经足够了。
记得佛陀有一天询问弟子:我们的生命有多长时间?
一位弟子抢先回答:数日间。
佛陀摇头说:你还不懂这个道理。
于是,又再问道:人命有多长期限?
另一位弟子答道:饭食间。
你也不明白。
最后,佛陀再次提出同样的问题,一位弟子举手道:生命在呼吸之间。
佛陀笑了。说道:你说对了,人命在呼吸之间,出息不还即是后世。
不久前赴新加坡讲学,刚下飞机,我就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荣获过国家服务勋章的长者,因为听说他已病得很严重。病榻上,老人神志十分清醒,他一眼便认出了我,并微笑点头致意。
可是,没料到当晚便传来老人逝世的消息,令人油然而生无常之叹。
什么是无常?一口气不来,便是无常,用通俗的话说,生命就在呼吸之间,没有呼吸就没有生命;因此,把握生命、活用生命期,如果能够在呼吸停止之前问心无愧、有快乐、有心得,便不虚此生;千万不要到最后一刻,回首发现一片空白,那就虚走一遭了。呼吸顺畅,万物顺着自己的轨迹走,就是常。
呼吸的宝宝睡前故事(2):
1/10呼吸
我深吸一口气,登上了起跳台。那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400米个人混合泳的决赛现场,与我同台的是世界顶级的7位泳坛高手,其中一位是我的强劲对手埃里克。
我又深吸了一口气,感觉氧气进入非常缓慢,好像我正在用一根麦秆吸气。我患有严重的哮喘病,还有罕见的气管狭窄症。医生跟我说,这种情况会使我的肺只能发挥10%的功能,意味着我仅能呼吸到对手1/10的氧气。
我在弗吉尼亚长大,当初第一次跳入池中,仅仅是想超过姐姐。一个寒冷冬日的早晨,12岁的我在池中来回穿梭,突然感觉胸部受压迫,几乎不能呼吸。其他孩子赶紧围了过来:“汤姆,你还好吧?”“还好。”我依旧艰难地呼吸着。我没有告诉父母,心想应该是感冒吧。后来有了第二次,我不得不告诉他们,他们立即带我去看医生。医生说这是因为过敏而引起的哮喘,有很多的过敏物质,包括花粉、灰尘,更糟糕的是还有水池中的氯。“一些孩子长大后,哮喘会自愈。”他给我一个急救的喷雾器,“喘不过气时用这个,还不行的话赶紧联系我。”
我的训练一直出状况,我总是生病。但我仍然坚持训练,最后教练让我去看一位医学专家。“你不仅有过敏性哮喘病,而且会出现运动引发的哮喘。”医生说。药物无法维持我高强度的训练,如果减少运动量,又不可能保持顶尖选手的水平。我非常困惑:难道我的职业生涯会因为哮喘病而结束吗?
大二那年,游泳队前往夏威夷进行训练。训练时,我的胸部突然发紧,就像被人用皮带勒着一样。我使劲让自己脱离水面,教练在游泳池边递给我喷雾器,我喷了一下,感到头晕目眩。醒来的时候,我已经在急救室了,通过一个面罩吸入药物。我必须做出选择,如果总是担心出现差错,将一事无成。第二天,我就回到了泳池,投入新的训练。因为游泳是我的法宝。
我站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起跳台上,出发的信号枪响了,我和埃里克保持领先,并驾齐驱。“没有人能打败我!”我告诉自己。我奋力拍击水面向终点游去,一触到泳池壁,我就看向记分牌:我领先埃里克0.35秒,夺得了金牌!
后来,记者问我:“如果没有哮喘病,你能得多少奖牌?”“也许一块也得不到,”我告诉他,“也许我根本不知道如何克服自身的缺点,疾病给了我把缺点转化成能量的动力。”
呼吸的宝宝睡前故事(3):
给爱呼吸的空间
一个人坐在半岛咖啡,等待着一个朋友的到来。
朋友来了,无恙,眼神里带着些许的忧伤。
我很开门见山:你们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分开了。
会有转机吗?
不太可能了。
不知道再劝他些什么。我想,当一个女人不想再见到一个男人的时候,也许,就是在自己的心里给这个男人判了死刑。
在见他之前,我已经接到过她的电话。她是大学时代睡在我下铺的姐妹,而他,则是我最要好的哥们儿。他们的结合,是我们一大帮朋友一直以来最骄傲的成果,而他们的分开,则是我们从未想过的结局。
他很爱她,这是个众人皆知的秘密。
她也很爱他,这点,没人怀疑。我们说她就像他的影子,总是跟在他身边,形影不离。
我们曾经嫉妒地告诉他们:距离才能产生美。而他们却异口同声地反驳:我们不一样,有了距离,美也就没了。
谁也没想过他们会分手,在她的电话中,她很平静地告诉我:如果爱情是如此之累,那我宁肯放弃。
我问眼前一样平静的他:为什么?他想了想,点上一支烟,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他赶忙把烟掐灭,放回了烟盒。
她不喜欢我抽烟,特别是公共场合。那我就不抽,只要她高兴。她还不喜欢我上网打游戏,说那样会玩物丧志,我也可以不打,因为她说得也对。她不让我做的事情,我从不坚持,因为,我觉得她也是为我好,我该尊重她。也许她已经习惯了这样左右我的生活,她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说明她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所以你就厌烦了?想摆脱?我问他。
怎么会呢,若这样,离开她,我该感到解脱,而不是不舍。
望着眼前的朋友,消瘦的面庞上怎么也找不到当初他们幸福的表情。记得上次见到他们是在一年前,是为了庆祝男孩进入一家日资公司。我和他开玩笑:听说日*-本公司都很苛刻啊,到时候没时间照顾你的宝贝怎么办?他望着她,两人幸福地笑了笑,坏坏地责备我:少挑拨!
事隔一年,物是人非。
在日资企业,我们的工作时间不是法定的八小时,而是根据自己的工作完成情况而定。一开始,她还只是埋怨我没时间陪她,但是后来,埋怨逐渐升级为猜疑。一次,我加班回家已经深夜一点了。一进门,我就看到她坐在床上,我问她为什么没睡,她阴阳怪气地说想等我回家闻闻身上有没有香水味。我只当她在开玩笑,脱衣服去洗澡,可洗完之后却发现她正在床上翻我的口袋。
那一晚,我们都无法入睡。第二天醒来,她已经去上班了。枕边给我留下一封信。她说,她已经很久都感觉不到我对她的那种呵护了,更别提什么身兼三职。我有点内疚,但却无奈。生活逼迫我不得不奋斗。我能做的,只是趁着年轻多挣些资本,让她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很感动,因为他这些出自肺腑且感人的倾诉。我想,她也应该会感动吧。
也许吧,她也会感动,但是,感动远远不及她的猜疑。
她开始不停地在加班时间给我单位打电话,有时一天能打上七八个。后来,同事在给我传电话时都会开玩笑似的加上一句:你老婆又查岗了。有一次,我实在忍无可忍,语气很硬地告诉她:我在单位,你可以放心了吧?
这是我第一次向她发火。我向她道歉,她向我提出一个条件以后我的手机要随时让她检查,不许删除电话记录。
可事与愿违。这个荒唐的协议,从生效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一步步地扼sha了我们的感情。
呼吸的宝宝睡前故事(4):
你决定不了别人的呼吸
保尔·桑德比住在伦敦的郊区,他是一位画家。在不远处有一座农场,他经常看见农场主在里面开心地劳作。
有一次,那位农场主敲响了保尔家的门,他想要给自己的农场写一块广告牌,所以就跑来借画墨。虽然保尔丝毫没有舍不得的意思,但他还是担心自己的某些举止会让农场主误以为自己不愿意把画墨借给他,于是满脸堆笑地把一瓶刚刚买的画墨递到了农场主的手上。
农场主接过画墨后,觉得保尔的表情怪怪的,就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保尔回答说:“没有啊,我没有任何心事!”
“但是我觉得你在刻意表现你的笑容,这是为什么呢?”农场主问。
这句话,正问到了保尔的心里,他叹了一口气,对农场主坦白了自己的困扰。原来,他非常害怕有人来借东西,不是他小气不肯借,恰恰相反,他非常乐意帮助别人。但当他借给别人东西的时候,总是怕别人从自己的言行中看出一丝不快,所以他总是刻意地表现出开心的样子。
“所以你就打算用这种刻意的笑容来避免你害怕出现的情形?”农场主问。
“确实如此,其实,令我痛苦的还远不止这些!”接着,保尔说出了更多的心里话:他最担心的还是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怕自己脸上露出高傲、清高的表情,怕自己走路的姿态让人感觉到不可一世,怕自己在说话时,言语不当,得罪别人,有开心的事情,他也不敢表现出来,怕别人说自己得意忘形……
听了保尔的话,农场主哈哈一笑说:“现在我们都在呼吸,你能让我停止呼吸么?”
“你的呼吸是由你身体里的器官决定的,我又如何能停止你的呼吸?”保尔纳闷地说。
“对,你不能决定别人的呼吸!但你可知道,别人的情绪也和呼吸是一样的,都不是你能决定的,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要因此而困扰自己呢?事实上,我们没有必要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果一味地根据别人的观点或脸色来决定自己的行为,那就会失去自我,也就失去了快乐!”
农场主的话引起了保尔的深思,他终于领悟到别人的脸色和情绪就像别人的呼吸一样,是自己决定不了的。从此以后,他再也不为此困扰了,而是把精力都用在艺术创作上,最终,他成为一位快乐的绘画大师,而且开创了水彩作画的先河,被誉为“水彩画之父”。
呼吸的宝宝睡前故事(5):
呼吸方法
呼吸方法
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个叫麦卡朗的医生在纽约开了一家私人诊所,由于他医术精湛,而且为人热心,生意一直不错。这天早晨,麦卡朗医生接诊了一个新病人,她是个漂亮的金发女郎,在一家百货公司上班,名字叫史黛菲。
其实,史黛菲小*姐没有患病,而是怀孕了。她告诉麦卡朗医生,自己从一个小镇来到纽约,一心想进入演艺界实现梦想,也因此认识了一个同样怀有演员梦的男孩,两人迅速陷入了热恋。不久后,史黛菲发现自己意外怀孕了。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男孩时,男孩立刻du*咒发誓会和她结婚,可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男孩突然不辞而别,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听完史黛菲的倾诉后,麦卡朗医生十分同情地问:“那么你来找我,是想打掉这个孩子吗?”“不!”史黛菲很坚定地说,“我不能扼sha一个无辜的小生命。我要将他生下来。医生,你能告诉我预产期在什么时候吗?”
麦卡朗医生告诉她预产期会在圣诞节前后。史黛菲又小心翼翼地问:“医生,在预产期到来之前,你愿意做我的私人医生吗?”麦卡朗知道史黛菲的担忧,毕竟她还是个没有结婚的姑娘,如果现在就去医院,会让她很难堪,于是,麦卡朗点点头,很痛快地答应了。
接下来,麦卡朗递给史黛菲一本小册子,上面记录了一些怀孕方面的知识,比如孕妇应该吃什么,喝什么等等,还有就是一些不能做的事情。史黛菲满怀感激地拿着小册子离开了诊所。
从这以后,每隔一个月,史黛菲就会来诊所检查一次胎儿的情况。三个月后,麦卡朗医生又送给她一本小册子。这次上面记录的是关于产妇生产时候的呼吸方法。史黛菲这才知道,原来产妇分娩时有四个阶段:初期阵痛,中期阵痛,产出婴儿,最后是排出胎盘。小册子里,着重记录的是在这四个阶段里产妇怎样呼吸,才能帮助她安全而顺利地产下婴儿。
前两个阶段没有什么难度,最重要的是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伴随而来的剧烈阵痛,会使产妇的精神紧张到极点,这时,呼吸方法就派上大用场了。使用这个方法,可以使产妇学习短促的吸气、吐气,让空气在牙齿间快速进出,这时,产妇发出的气息像极了小孩子模仿蒸汽引擎推动火车前进的声音,因此,麦卡朗医生称之为“火车头呼吸法”。
又过了几个月,十二月终于来到了。这天,史黛菲再次来到诊所,麦卡朗医生替她做了仔细检查,然后告诉她:“看起来要拖过圣诞节了。不过,婴儿肯定会在今年出生的。”史黛菲点点头,欣然接受了这个结果。离开诊所时,她踮起脚尖吻了医生一下,然后真诚地说:“麦卡朗医生,再次谢谢您为我做的这一切!”医生有点不好意思地笑道:“不必客气。听你的口气,好像我们不会再见面似的。”史黛菲也笑了:“我们肯定会见面的,医生。”
可没想到,史黛菲在圣诞夜刚过六点时竟开始初期阵痛了。那天,纽约下了一整天的大雪,到了晚上又开始下冰雹。等到她进入中期阵痛的时候,这城市已经被冰雪所覆盖,所有的街道都变成了光滑的“溜冰场”。
史黛菲十分镇定,她先打电话叫了出租车,在等待出租车的间隙,又打电话通知了麦卡朗医生。半个小时后,出租车终于来了。司机见史黛菲就要临盆了,急忙扶着她一路走下楼梯,嘴里还不停地提醒她千万要小心。史黛菲只是用点头来回答,因为在每次阵痛来袭时,她都在做深呼吸运动。
一路上,密集的冰雹打在车顶丁冬作响。司机小心翼翼地在滑溜溜的街上开着车,还要不时地穿过拥挤的十字路口。就这样,在距离医院还有两个街口的时候,出租车已经行驶了一个钟头。这时候,司机清楚地听到史黛菲开始呼吸急促,那气喘吁吁的声音,就像是大热天里的狗在伸着舌头喘气一样。他当然不会明白,史黛菲已经在做“火车头呼吸”了。
史黛菲的呼吸声越来越激烈,司机不禁皱起了眉头,看起来他比史黛菲还紧张。又行驶了一会儿,司机已经看见医院大门前那座高大的石头雕像,便将油门一踩到底,出租车尖叫着冲向医院。
可就在这时,一辆急救车正沿着医院急诊室的弯道急速驶出,眼看两辆车就要撞在一起,司机连忙猛踩刹车,两辆车随即都开始疯狂地打转。可路面太滑了,谁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车,两辆车不可避免地撞到一起。急救车撞上出租车的左侧,撞得它飞速转了一个圆圈,然后以骇人的力量撞上石头雕像。车顶的黄灯立刻炸成碎片,车身也在瞬间皱成一团,可怜的史黛菲,就像个破布娃娃般从破碎的车门给狠狠甩了出去。
这时,麦卡朗医生恰好赶到医院,他正要走上医院门前的台阶,就听到身后传来巨大的碰撞声。麦卡朗立刻预感不好,他快速向史黛菲甩出去的方向跑过去,在接连摔了两跤后,突然感到左脚踢到一个硬梆梆的东西,一碰就向旁边滚开。麦卡朗医生低头一看,却是倒吸一口冷气,原来他踢到的那个东西竟是史黛菲的头颅!麦卡朗医生禁不住魂飞魄散,他实在不敢相信,史黛菲小*姐已经在这场车祸里身首异处。
麦卡朗吓呆了,他浑身颤抖地跑到史黛菲的身体旁边,只见没有了头颅的身体还在呼吸着!麦卡朗感到双膝一软,直接跪倒在地,他看到鲜血汩汩地从史黛菲的衣服下流了出来,在这一瞬间,他忘记了所有的恐惧,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也要拯救史黛菲腹中的小生命!
这时,医院里不少医生和护士都跑了出来,其中有几个胆大的医护人员,便开始蹲下来帮助麦卡朗医生接生。与此同时,史黛菲的断头身体仍在坚持着“火车头呼吸”,不但没有停下来,反而越来越急促。
终于,随着一声嘹亮的啼哭,婴儿出生了,还是个男孩儿。麦卡朗将婴儿交给护士,护士随即用毯子将婴儿包了起来。这时候,史黛菲的身体抽搐了几下,随即停止了一切动作。麦卡朗看着护士抱着婴儿走回医院,这才站起来慢慢从尸体旁边走开。退开几步,他一瞥眼看到史黛菲的头颅还在那边的地上。突然,麦卡朗强烈地感到她还有意识,自己应该把她顺利生下婴儿的事情告诉她。
想到这里,麦卡朗走过去,半跪在史黛菲的头颅旁。只见她的一对眼睛仍然圆睁着,嘴里还在做着“火车头呼吸”。随即,麦卡朗医生看到史黛菲的眼球稍稍转动,眼光看向自己,接着,她的嘴角分开一下,吐出几个模糊不清的音节:“麦卡朗医生,谢谢你!”
麦卡朗按住自己狂跳不止的心脏,回答道:“不用客气,史黛菲小*姐!是个男孩儿。”史黛菲的嘴角又动了动,最后发出微弱的声音:“男孩儿……”接着,她闭上眼睛,又开始做“火车头呼吸”,几秒种后,呼吸终于停止了。
第二天,麦卡朗医生自己掏钱安葬了史黛菲,因为她在这个城市里孤苦伶仃,没有一个亲人。她的儿子出院后,被一对不能生育的年轻夫妇收养了。很多年以后,麦卡朗医生得知他在美国一家私立大学做了英文系主任。麦卡朗医生特地找机会和他在教师俱乐部吃了一顿饭。根据医生的暗中观察,他遗传了母亲史黛菲小*姐的聪明、开朗,还有坚毅的性格。当然,关于他出生时发生的这一切,他永远也不会知道。
呼吸的宝宝睡前故事(6):
我总是无法缓和自己的呼吸
1二爷叫尉新泉,牺牲于1948年4月。那年,他17岁。
前段时间,我无意中发现了他的两本日记。一页又一页的纸,被时光打磨得斑斑驳驳,被岁月点染成了暗黄色。二爷就安睡在日记里,不曾离去。真不敢相信,那些日记是二爷10岁时写的!单看那隽秀挺拔、飘逸灵动的毛笔小楷字体,就难以想象它们出自10岁少年之手。我小心翼翼地翻阅着那一张张泛黄的宣纸。战乱是那个年代的音符,年幼的二爷,就是在硝烟滚滚和炮声隆隆中坚韧地求学。二爷的日记,字字如泣如歌,落在我心头。2现今,正在世界纷乱、国际惶荡的时候,物价腾贵,谋生艰难。我所在学校使用的笔墨纸砚,比别处价高。我手文钱缺乏,着实痛苦。为此,我少写些字。一天两张大楷,一张小楷。此外,一片纸也不能浪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战乱中的孩子早成熟。
我们做事,要立志向,养成忍耐的性格。好逸恶劳绝不会有什么成就。汉朝匡衡,凿壁借光,多么坚韧耐苦。现在,我们坐着杌子,在教室里,如果不好好读书,对得起家长吗?一篇短短的日记,折射出二爷发奋读书的决心。二爷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业的落后,民生的凋敝,他尽收眼底。他写道:其实,农村生活是一种最辛苦,也是一种最愉快的生活。我们假使将农村组织进行改良,那么,农民自然安居故乡了。一个人,在苦难的生活中,关注的不是自己,而是劳苦大众,这个人就是道德高尚的人。二爷正是这样。他在日记中多次提到:我要劝大地主们,你们不耕自食,还不发些慈悲,减轻些田租?国有内忧,更有外患。外邦入侵,山河破碎,满目疮痍。二爷心事凝重。国为公共的,不可不保。虽云保国,而需忠勇,还要同心。如此,国家何不安哉?两鸡斗时,四目对射,至死不退,非常勇敢。国家的兵若能如此,我国何能亡?二爷既习文,也习武。他要练就一副强壮的体魄,驱赶外敌,报效祖国。每天,天还未亮,他就起床练功了。耍刀,舞枪,挥拳,弄棒,抓举石锁,练习跳跃本领。一米多高的平台,他双腿齐跳,纵身而上;两米宽的壕沟,他腾空而起,一跃而过。他结实健壮的身体里,积蓄着无限的能量。可惜,他只是个孩子。尽管一腔郁郁如裂帛,但他只能饱蘸着忧伤的泪水,把孤独和愤懑写进自己内心深处。冷酷绝情的时代,将二爷读书报国的美好梦想,一点一点,撕成碎片。光阴似水,不知不觉,我已读书三年了。我心实愿升学,可惜,家庭狭小,经济困难,父母不叫。我无奈何。只得安慰自己做商,发展吾国之工商业。1941年冬季的一天,二爷上完了他的最后一堂课。那天晚上,二爷辗转反侧,夜不能寐。31945年9月,家乡解放,日*-本侵略者被彻底赶走了,全中国都在庆祝抗战的胜利。二爷高兴地在街上狂跑着,跳跃着,放着鞭炮,唱着歌儿。
那年,二爷14岁,经人介绍去了一家中药铺做小伙计,负责抓药。他个子小,够不着上面的药抽屉,就站在凳子上。可他做起工来,毫不逊色于大人。郎中的字多数写得龙飞凤舞,他也能辨认清楚。待到不忙的时候,他还能帮老板打理账目,噼里啪啦,打得一手好算盘。老板好生喜欢!二爷心里也在打着算盘。他白天做工,夜晚用功。他在钻研《本草纲目》,他要学中医,过几年自己经营一家药铺。有了经济基础,他再开一家纺织厂。他要踏踏实实,朝着自己发展吾国之工商业的目标迈进。可是,灾难一重接一重。赶走了日*-本人,又来了内战。1947年,解放军为攻取山西太原,进一步扩充兵员,从晋冀一带农村征兵。征兵名单里,有我爷爷,也就是二爷的大哥。那一晚,二爷失眠了。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替哥从军!大哥憨厚、木讷,自己精干、强健,更适合当兵。从小就有雄心壮志的二爷觉得,这也是实现理想、报效祖国的好机会。那年,二爷年仅16岁。告别新婚的妻子,他毅然奔赴前线,成为十三纵队三十八旅旅直工兵连的一名战士。硝烟弥漫的战场,点燃了他少年时期的梦想。他终于可以在炮火的洗礼下,做一名英勇无畏的战士了。他头脑机灵、精通武术、体魄强健,深受连队领导的赏识,每次战斗,他都被派到最前沿、最危险的阵地。1948年3月,部队从太原转战临汾。在这里,要打一场硬仗。他作为精兵,加入主攻行列。战士们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中奋勇前进,一个个倒在血泊中。战斗持续了20多天,临汾城还是攻不下,双方死伤异常惨重。敌机在阵地上空疯狂地扫射、投弹。弹片穿透了他的胸膛。血,汩汩地冒出来,顿时在他身体上盛开出一朵鲜红的花。可他依然用精神的伟力支撑着摇摇欲坠的身体,一次又一次站起来,直到最后一滴血流干,他轰然倒下!他还没有留下后代,战争的火焰就吞噬了他。